生产率
Productive and Productivity
Productive的中文意思是能生产的,多产的; Productivity 是指生产率和生产能力。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就是要提高社会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本文并非讨论社会和经济的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而是人的工作能力和劳动效率,提倡勤做事,多出成果。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评价一个人的能力,是否能干,很多时候就要看他的劳动效率和劳动成果,也就是他做事是否快捷,而且做出来的东西好不好。从这个角度来讲,能干就是有生产能力,并做出很多东西来。在英语中,常说这个人很Productive。比如,他是一个多产的作家,即这个作家写了很多书或文章,经常有作品出版。如果说一个工程师很Productive, 即他完成了许多工程项目。如果说一个家庭主妇很多产,也许说她生了很多孩子,但也应该指她做了许多家务。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工作中的高生产率呢?首先是观念的问题,要明白要工作做事,那就要应该以高效率高生产率为目标,不要以为做不做都一样。在当今这个高竞争的社会,如果你是雇员,老板上司就看你的产出率,有没有拿得出来的东西。所以,要明白既然是做事,就争取作出点能拿出来炫耀给人看的东西,不怕show 出来, 这是你的产品和成果。其次,是经常review回顾,每一段时间总结一下,看看最近这些日子都做了些什么,有没有值得一提的东西,如没有,那就可能是产出率的问题,当然也可能是现实困难等因素的障碍。最后,是计划的安排,如果你的计划作的适当,不浮夸也不保守,那在实际工作中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和产出应该是可以的。
不仅我们要在工作中要做到高生产率,高产出,同样在生活中也应该这样。在工作上,这个道理很明白,也就是每个人都应该尽职尽责,并不断提升自己。在生活中,多做事,高生产率,不是为了你老板,只是为了你自己。只有计划好你的生活,设定你的生活目标,就去想办法多为自己做点事情。在生活中,许许多多事情等着我们去做,从大到小,比如,修建房子,生儿育女,购物置产,旅游远足,洗衣做饭等等, 不要都等到60岁时才去做这些事情,要早计划,早安排,只要你认为有能力去做,就立即开始去做。
30年前中国有句话: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上,不要等到别人催你叫你的时候才想起要去做点什么,不要打发日子每天应付了事。发明大王爱迪生一生中有一千多项发明,虽然我们不可能每个人都要和高产出的爱迪生相比,但也不能白让时间流过无痕,送走一个个空白的春夏秋冬。
Wednesday, May 28, 2008
Sunday, May 25, 2008
my forum no.4.正负论positive and negative
正负论
世界上的事情都是相对的,阴与阳,正与负,好与坏,对与错,美与丑。。。这里并非要讨论物理学上的电的正极与负极问题,而是人的思维与行为上的正面反映与负面反映。英语中,常用positive 和 negative 。 比如,这个人很positive。 在看待问题时,有人常持正面的观点,相对地, 有人常持负面态度。在为人做事上,也是存在这样相对的两种行为,即积极的行为与消极的做法。
首先,每个人在看问题和分析事物上,都会受到本身世界观所主导, 世界观是生活经验,思考判断能力,性格,知识面及专业知识等众多因素的综合产物,当某个问题或事情出现时,每个人都会对其产生自己的看法,归纳来讲,我们会用正面或负面观点来形容,正面的看法就是先看到事物的好的方面,有利的方面,而负面的看法就是只看到问题不利的因素及其带来的坏处。比如,要去参加一个比赛,有的人会马上认识到参加比赛所带来的好处,即是可以去赢,并得到一次锻炼的机会等。相反地,有人只意识到不好的方面,即会受伤并可能会输得很惨。于是乎,这个“要去参加比赛”的问题就引出正面和负面的反应,有人热情兴奋,有人担忧发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乐天派,或多愁善感,这也就是正面看问题和负面看问题的结果。乐观派就是多往好处想,而悲观派就是只看着坏的方面。
接下来的就是,正面看问题,持正面的态度,就多会带出积极的行动,而负面看问题,持负面的态度就自然会引出消极的行动。这个逻辑很简单,如果你认为去参加比赛是一次好机会,那你就会积极地去准备和全力以赴去拼争;但是如果你认为这只是让你会受伤或丢面子,那自然缺乏动力,只想回避。也许你会争辩,事物既然是相对的,那就包含着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而只有好坏两面都看到了,才能全面地看问题。不错,凡是智者都会全面地认识问题,任何偏见及以一概全都属于片面认识问题。但是,当正面的世界观主导一个人对问题和事物的看法时,就会引出在决策和行为层面上的积极反应,相反地,由负面的悲观的认识所主导的决策和行为的后果就是一连串的妥协和无为。
那么,正面的积极观念和行为,和负面的消极观念和行为,哪个好呢?很明显,前者是我们要选择的。换句话说,我们要看到负面消极悲观所带来的危害。我们每做一件事情,只要认定或必须去做,那我们除了去做,还要尽力去做好。 带着正面的认识,就会积极地计划和准备,成功的机率就会大增;相反地,负面消极,就缺乏行为的动力,这自然就不会有好的准备和策划,还会慢条斯理浪费时间和机会,最后离成功千里之遥。这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中,常会有一大堆的这样的例子。
因此,我们要成功,要进取,要做好每一件事情,就要正面积极地思考,尽量屏其负面的观念和思考方式。只有对事物有正面的认识,才会有行动的动力,才能扩大成功的机率,这样无论是对自己,对家庭还是对社会,都有好处。
世界上的事情都是相对的,阴与阳,正与负,好与坏,对与错,美与丑。。。这里并非要讨论物理学上的电的正极与负极问题,而是人的思维与行为上的正面反映与负面反映。英语中,常用positive 和 negative 。 比如,这个人很positive。 在看待问题时,有人常持正面的观点,相对地, 有人常持负面态度。在为人做事上,也是存在这样相对的两种行为,即积极的行为与消极的做法。
首先,每个人在看问题和分析事物上,都会受到本身世界观所主导, 世界观是生活经验,思考判断能力,性格,知识面及专业知识等众多因素的综合产物,当某个问题或事情出现时,每个人都会对其产生自己的看法,归纳来讲,我们会用正面或负面观点来形容,正面的看法就是先看到事物的好的方面,有利的方面,而负面的看法就是只看到问题不利的因素及其带来的坏处。比如,要去参加一个比赛,有的人会马上认识到参加比赛所带来的好处,即是可以去赢,并得到一次锻炼的机会等。相反地,有人只意识到不好的方面,即会受伤并可能会输得很惨。于是乎,这个“要去参加比赛”的问题就引出正面和负面的反应,有人热情兴奋,有人担忧发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乐天派,或多愁善感,这也就是正面看问题和负面看问题的结果。乐观派就是多往好处想,而悲观派就是只看着坏的方面。
接下来的就是,正面看问题,持正面的态度,就多会带出积极的行动,而负面看问题,持负面的态度就自然会引出消极的行动。这个逻辑很简单,如果你认为去参加比赛是一次好机会,那你就会积极地去准备和全力以赴去拼争;但是如果你认为这只是让你会受伤或丢面子,那自然缺乏动力,只想回避。也许你会争辩,事物既然是相对的,那就包含着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而只有好坏两面都看到了,才能全面地看问题。不错,凡是智者都会全面地认识问题,任何偏见及以一概全都属于片面认识问题。但是,当正面的世界观主导一个人对问题和事物的看法时,就会引出在决策和行为层面上的积极反应,相反地,由负面的悲观的认识所主导的决策和行为的后果就是一连串的妥协和无为。
那么,正面的积极观念和行为,和负面的消极观念和行为,哪个好呢?很明显,前者是我们要选择的。换句话说,我们要看到负面消极悲观所带来的危害。我们每做一件事情,只要认定或必须去做,那我们除了去做,还要尽力去做好。 带着正面的认识,就会积极地计划和准备,成功的机率就会大增;相反地,负面消极,就缺乏行为的动力,这自然就不会有好的准备和策划,还会慢条斯理浪费时间和机会,最后离成功千里之遥。这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中,常会有一大堆的这样的例子。
因此,我们要成功,要进取,要做好每一件事情,就要正面积极地思考,尽量屏其负面的观念和思考方式。只有对事物有正面的认识,才会有行动的动力,才能扩大成功的机率,这样无论是对自己,对家庭还是对社会,都有好处。
my forum no. 3.健康饮食
健康饮食
You are what you eat
前几年英国有一本书很流行,”You are what you eat”, 作者是Dr. Gillian McKeith. 我喜欢这个书名,健康是吃出来的,吃什么和怎样吃决定了一个人的健康。经过多年的生活经验,我在这方面的认识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 首先是吃什么。这个问题并不复杂,大家都明白什么是食物金字塔,即所需的食物的构成比例, 要多吃五谷粮食,常吃水果蔬菜,少吃肥腻肉类, 这是普遍的认知, 实际生活中也基本上不难找到这些食材。但是,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技的日趋先进和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们吃的东西越来越精制。特别是对于青少年来讲,他们多要享受现代社会发展的成果即生产力发展的产品和实惠,他们喜欢漂亮的成品,新奇的东西,所以要他们多吃粗粮黑面包,就像是虐待他们。从麦当劳到黑面包红米饭,他们需要一个教育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能产生的作用很有限,老师学校能起点作用,最大的动力还是要靠他们自身的觉悟,当然了,等他们明白过来,他们已成年了。
2. 其次是烹饪方法。所谓烹饪,就是把人能吃进肚子里的东西用不同的方法弄熟。 这些方法包括煮,蒸,炒,烩,炸,煎,烤,炖等。很多人认为,不同的烹饪方法,只是为了不同的口感,比如,煎的东西会香,炸的东西会酥脆, 蒸的东西原汁原味。但大家忽略了两点,即不同的烹饪方法是会不同程度地破坏食物的风味和营养; 不同的烹饪方法还会附带不必要的油脂和杂质。因此,使用正确的烹饪方法,对健康的影响很大。比如,高温煎炒,会让维生素流失,高油煎炸,不但油腻,而且烧焦烧糊的食物含对身体不利的毒素。故此我们提倡多用水煮蒸烩,少用炸烤煎炒。
3. 食用油的选择也是个问题。以前,广东人只认得花生油,其他油类好像不好吃似的。后来,见地中海人士少得心血管类疾病,遂明白橄榄油是上品。我们一日三餐只要有煮食,就要用油。那么,首先,什么油才是好油?答案是,一切用天然的方法提取的可食用的油,都是好的,不管是菜籽油,玉米油,豆油还是花生油橄榄油,用天然方法榨取,都不会对人体产生坏处,除了这些植物油,天然的动物油也不是坏的。只有用化学方法提炼加工的油,会对人体产生不利的因素。用化学溶剂萃取的油,用高温高压漂白除味处理的油,特别是把液态的油用“氢化”而成的人造奶油margarine 和酥油,含反式脂肪酸,这是人体不会自行分解的自然界不存在的东西,是最不好的油。凡是过敏,有自体免疫和心血管疾病的人,不要用含反式脂肪酸的油。其次,油用多了好不好?不能不用,但没有必要多用。另外,含饱和脂肪的动物油好不好?我们的祖先吃了几千年的猪油,爱斯基摩人用鱼油,法国人好吃牛油,问题不是这些油本身,而是这些油有没有被氢化或作其他化学处理。最后,食用油还有一个冒烟点的问题,任何油类,只要达到其燃点,就会开始变质。总之,油的学问很大。
4. 中餐还是西餐也是个问题。最好是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要对身体有好处,就可以享用。西餐重油,多用炸烤,但其沙拉不错。中餐清淡,但对发育中的青少年,可增多肉类和多变换味道。中西要兼用,米面要兼吃。
5. 水和饮料不能不提一下。水是最好的饮料,但由于现代物质社会有太多的选择,因此,现代人总是弃水而选其他有色有味的饮料。我们的原则应该是,多喝清洁的好水 (注意水源水质或所含矿物质等问题),少喝有色有味的加工饮料,远离酒精。
总之,人就是吃出来的,很多病都与饮食有关。现在才去改变不良的烹饪方法和饮食习惯会不会太晚呢?永远不会晚。记住,You are what you eat!
You are what you eat
前几年英国有一本书很流行,”You are what you eat”, 作者是Dr. Gillian McKeith. 我喜欢这个书名,健康是吃出来的,吃什么和怎样吃决定了一个人的健康。经过多年的生活经验,我在这方面的认识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 首先是吃什么。这个问题并不复杂,大家都明白什么是食物金字塔,即所需的食物的构成比例, 要多吃五谷粮食,常吃水果蔬菜,少吃肥腻肉类, 这是普遍的认知, 实际生活中也基本上不难找到这些食材。但是,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技的日趋先进和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们吃的东西越来越精制。特别是对于青少年来讲,他们多要享受现代社会发展的成果即生产力发展的产品和实惠,他们喜欢漂亮的成品,新奇的东西,所以要他们多吃粗粮黑面包,就像是虐待他们。从麦当劳到黑面包红米饭,他们需要一个教育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能产生的作用很有限,老师学校能起点作用,最大的动力还是要靠他们自身的觉悟,当然了,等他们明白过来,他们已成年了。
2. 其次是烹饪方法。所谓烹饪,就是把人能吃进肚子里的东西用不同的方法弄熟。 这些方法包括煮,蒸,炒,烩,炸,煎,烤,炖等。很多人认为,不同的烹饪方法,只是为了不同的口感,比如,煎的东西会香,炸的东西会酥脆, 蒸的东西原汁原味。但大家忽略了两点,即不同的烹饪方法是会不同程度地破坏食物的风味和营养; 不同的烹饪方法还会附带不必要的油脂和杂质。因此,使用正确的烹饪方法,对健康的影响很大。比如,高温煎炒,会让维生素流失,高油煎炸,不但油腻,而且烧焦烧糊的食物含对身体不利的毒素。故此我们提倡多用水煮蒸烩,少用炸烤煎炒。
3. 食用油的选择也是个问题。以前,广东人只认得花生油,其他油类好像不好吃似的。后来,见地中海人士少得心血管类疾病,遂明白橄榄油是上品。我们一日三餐只要有煮食,就要用油。那么,首先,什么油才是好油?答案是,一切用天然的方法提取的可食用的油,都是好的,不管是菜籽油,玉米油,豆油还是花生油橄榄油,用天然方法榨取,都不会对人体产生坏处,除了这些植物油,天然的动物油也不是坏的。只有用化学方法提炼加工的油,会对人体产生不利的因素。用化学溶剂萃取的油,用高温高压漂白除味处理的油,特别是把液态的油用“氢化”而成的人造奶油margarine 和酥油,含反式脂肪酸,这是人体不会自行分解的自然界不存在的东西,是最不好的油。凡是过敏,有自体免疫和心血管疾病的人,不要用含反式脂肪酸的油。其次,油用多了好不好?不能不用,但没有必要多用。另外,含饱和脂肪的动物油好不好?我们的祖先吃了几千年的猪油,爱斯基摩人用鱼油,法国人好吃牛油,问题不是这些油本身,而是这些油有没有被氢化或作其他化学处理。最后,食用油还有一个冒烟点的问题,任何油类,只要达到其燃点,就会开始变质。总之,油的学问很大。
4. 中餐还是西餐也是个问题。最好是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要对身体有好处,就可以享用。西餐重油,多用炸烤,但其沙拉不错。中餐清淡,但对发育中的青少年,可增多肉类和多变换味道。中西要兼用,米面要兼吃。
5. 水和饮料不能不提一下。水是最好的饮料,但由于现代物质社会有太多的选择,因此,现代人总是弃水而选其他有色有味的饮料。我们的原则应该是,多喝清洁的好水 (注意水源水质或所含矿物质等问题),少喝有色有味的加工饮料,远离酒精。
总之,人就是吃出来的,很多病都与饮食有关。现在才去改变不良的烹饪方法和饮食习惯会不会太晚呢?永远不会晚。记住,You are what you eat!
My forum no.2.过日子
过日子
广东话和普通话的一个重大区别,是粤语中不怎么使用“过日子”这个词。过了几十年的日子,想探究到底怎么个“过日子”。动辄被发问“这日子还想不想过了”,一下子很难反应过来,是语言上的障碍,还是其它什么?语言是一种奇妙的东西,很多时候是知其言,而不知其所言。
过日子,就是日复一日地生活,怎样过日子,就是怎样去生活,想不想过日子,就是想不想按目前的安排去生活下去。具体点,过日子,就是结婚生子养家糊口柴米油盐。无论环境如何变迁和社会如何更变,这日子还是要日复一日的过下去,要保证家人一日有三餐,冬要暖夏要凉,工作上学如常,还有地板一尘不染。
“过日子”是一个大问题,也是一个大学问。但是,相对来讲,“混日子”这个词就耳熟能详,浅显易懂。大家都知道阿混阿混,就是一个混字,可要明白“老过”,还真的要花点功夫。与“过日子”相关的词很多,过平凡日子,过幸福日子,过艰难日子,老是过日子!
再扯得远一点,结婚是否为了过日子?多数人的回答是肯定的, 特别是男性,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较为直接了当,对于他们来讲,结婚就是娶个老婆成了个家,然后理所当然的就是回家吃饭,生儿育女过日子。而对女性而言,由于女性对事物的认识较为感性和间接,结婚,开始时只是意味着能和喜欢的人在一起,只看见婚纱,没有看见婚纱背后的“老过”,但时间是最好的老师,经过摔打磨练,最终明白结婚还不就是过日子,而且作为女人,你还得更坚强,付出更多更多。
这日子,不是这样过就是那样过,总之,不想过也得过,想过也得过。广东话里没有过日子这一说法,真是一大疏漏。英语里,过日子又得怎样去翻译呢?用family life演绎不出中文的动词性和语言的生活味道,也许是 as time gone by…
广东话和普通话的一个重大区别,是粤语中不怎么使用“过日子”这个词。过了几十年的日子,想探究到底怎么个“过日子”。动辄被发问“这日子还想不想过了”,一下子很难反应过来,是语言上的障碍,还是其它什么?语言是一种奇妙的东西,很多时候是知其言,而不知其所言。
过日子,就是日复一日地生活,怎样过日子,就是怎样去生活,想不想过日子,就是想不想按目前的安排去生活下去。具体点,过日子,就是结婚生子养家糊口柴米油盐。无论环境如何变迁和社会如何更变,这日子还是要日复一日的过下去,要保证家人一日有三餐,冬要暖夏要凉,工作上学如常,还有地板一尘不染。
“过日子”是一个大问题,也是一个大学问。但是,相对来讲,“混日子”这个词就耳熟能详,浅显易懂。大家都知道阿混阿混,就是一个混字,可要明白“老过”,还真的要花点功夫。与“过日子”相关的词很多,过平凡日子,过幸福日子,过艰难日子,老是过日子!
再扯得远一点,结婚是否为了过日子?多数人的回答是肯定的, 特别是男性,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较为直接了当,对于他们来讲,结婚就是娶个老婆成了个家,然后理所当然的就是回家吃饭,生儿育女过日子。而对女性而言,由于女性对事物的认识较为感性和间接,结婚,开始时只是意味着能和喜欢的人在一起,只看见婚纱,没有看见婚纱背后的“老过”,但时间是最好的老师,经过摔打磨练,最终明白结婚还不就是过日子,而且作为女人,你还得更坚强,付出更多更多。
这日子,不是这样过就是那样过,总之,不想过也得过,想过也得过。广东话里没有过日子这一说法,真是一大疏漏。英语里,过日子又得怎样去翻译呢?用family life演绎不出中文的动词性和语言的生活味道,也许是 as time gone by…
Thursday, May 15, 2008
my forum no.1. 两种人
两种人
八十年代末期,在中国有一首歌叫“跟着感觉走”,这首歌是怎样唱的,现在已记不清了,但现在看来,如果我们做人做事都只是会跟着感觉走,那样不是很被动吗?在英语中,常说“ situation driven ”,这是形容有的人在工作或做事时有什么做什么, 要他做什么就做什么。 相反地,有的人在工作或做事时却要有计划有谋略的去做,也许这称作“situation planning ”。在日常生活中,留心一下周围的人,就不难发现有的人是属于前一类型的situation driven, 而有的人是属于后一类型的,即主动型或计划型。
先来看看前一类型的人,就是今天有什么就去做什么,你吩咐他做什么就做什么,视情形看环境而定,蔽言之,是一种处于被领导型的群体,但这并不等于那些处于非管理层的人群,管理阶层或领导者中,也有很多是属于这一类型的人。这一类situation driven 的人的优点会是,忠诚可信,执行力强,容易受管理,处事谨慎,他们是能干的实干的一大群人,也会是公司机构和我们的社会里的基础员工和有力的执行者。但是缺点是做事缺乏长远计划,缺乏对事物的总体认识,缺乏全局观念,依赖心理较强而且责任承担力较弱。这类型的人,从流水线工人到公司董事,比比皆是,与其职业和职务高低无关,而是取决于其工作方法方式和行为风格。
现在说说另一类型的人,即不是跟着别人的指挥棒转,不是跟着感觉走的人,他们不是有什么才做什么,而是想做什么就要去做什么。当他们认为要去做一件事情,就会有计划有步骤甚至有谋略地去做。这类人的优点是有头脑,有主见,有心计,看事物比较全面和深入,但是缺点是容易自大目中无人,树敌多,较难与人合作,令到有时办事难以展开。仔细观察周围的人,这种人并非难寻,并不是只有老板才会叫人这样那样,发号施令指手画脚,不是只有 boss 们才会 bossing around, 在同事同学朋友们当中不少人是这类人。
举一个例子,扫地和打扫卫生,前一类人即situation driven 的人,是看见地脏了就去扫,看见衣服被子脏了就拿去洗;相反地,后一类型的人会是安排好了哪天是要扫地,每周洗几次衣服或被子。再看看当士兵的,服从是军人的天职,所以军人都要服从命令,要去打就去打,有任务下来就执行。 但是,他们当中并不全是被领导型的或被动型的人,有的士兵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会有自己的见解,按自己的想法和步骤行事。所以把人分为这两类型,不是因为其职业和职务,是因为其思维方法和办事作风。
以上这两种人,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也许你会认为前一类型的人会占大多数,或者后一类的人多会是男性。但无论如何,前一类人会是很好的执行者,而后一类型的人会是很好的领导者;前一类型的人会是很好的朋友,而后一类型的人会是孤独的将军;前一类型的人会碌碌无为但容易满足,而后一类型的人会有朝一日成就大事。跟着感觉走,一路走下来,回头望去,不断地应付要去做的事情,感觉很累,也许还会发现并没有做出什么东西出来,缺乏成就感。如果天降大任于斯, 那就要有大将风度,去成就一番大事,做一个天才的并能一呼百应的领导者。
八十年代末期,在中国有一首歌叫“跟着感觉走”,这首歌是怎样唱的,现在已记不清了,但现在看来,如果我们做人做事都只是会跟着感觉走,那样不是很被动吗?在英语中,常说“ situation driven ”,这是形容有的人在工作或做事时有什么做什么, 要他做什么就做什么。 相反地,有的人在工作或做事时却要有计划有谋略的去做,也许这称作“situation planning ”。在日常生活中,留心一下周围的人,就不难发现有的人是属于前一类型的situation driven, 而有的人是属于后一类型的,即主动型或计划型。
先来看看前一类型的人,就是今天有什么就去做什么,你吩咐他做什么就做什么,视情形看环境而定,蔽言之,是一种处于被领导型的群体,但这并不等于那些处于非管理层的人群,管理阶层或领导者中,也有很多是属于这一类型的人。这一类situation driven 的人的优点会是,忠诚可信,执行力强,容易受管理,处事谨慎,他们是能干的实干的一大群人,也会是公司机构和我们的社会里的基础员工和有力的执行者。但是缺点是做事缺乏长远计划,缺乏对事物的总体认识,缺乏全局观念,依赖心理较强而且责任承担力较弱。这类型的人,从流水线工人到公司董事,比比皆是,与其职业和职务高低无关,而是取决于其工作方法方式和行为风格。
现在说说另一类型的人,即不是跟着别人的指挥棒转,不是跟着感觉走的人,他们不是有什么才做什么,而是想做什么就要去做什么。当他们认为要去做一件事情,就会有计划有步骤甚至有谋略地去做。这类人的优点是有头脑,有主见,有心计,看事物比较全面和深入,但是缺点是容易自大目中无人,树敌多,较难与人合作,令到有时办事难以展开。仔细观察周围的人,这种人并非难寻,并不是只有老板才会叫人这样那样,发号施令指手画脚,不是只有 boss 们才会 bossing around, 在同事同学朋友们当中不少人是这类人。
举一个例子,扫地和打扫卫生,前一类人即situation driven 的人,是看见地脏了就去扫,看见衣服被子脏了就拿去洗;相反地,后一类型的人会是安排好了哪天是要扫地,每周洗几次衣服或被子。再看看当士兵的,服从是军人的天职,所以军人都要服从命令,要去打就去打,有任务下来就执行。 但是,他们当中并不全是被领导型的或被动型的人,有的士兵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会有自己的见解,按自己的想法和步骤行事。所以把人分为这两类型,不是因为其职业和职务,是因为其思维方法和办事作风。
以上这两种人,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也许你会认为前一类型的人会占大多数,或者后一类的人多会是男性。但无论如何,前一类人会是很好的执行者,而后一类型的人会是很好的领导者;前一类型的人会是很好的朋友,而后一类型的人会是孤独的将军;前一类型的人会碌碌无为但容易满足,而后一类型的人会有朝一日成就大事。跟着感觉走,一路走下来,回头望去,不断地应付要去做的事情,感觉很累,也许还会发现并没有做出什么东西出来,缺乏成就感。如果天降大任于斯, 那就要有大将风度,去成就一番大事,做一个天才的并能一呼百应的领导者。
Subscribe to:
Posts (Atom)